云南大学百科 >> 郭世昌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5-17 11:23 最新历史版本 3193 1 0
  返回词条

郭世昌

  
(图)郭世昌郭世昌
郭世昌,男,汉族, 1958.07生于四川成都。1978.03入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1981.10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同时从事DOBSON分光光度计大气臭氧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1996.10去加拿大多伦多YORK U / ISTS做访问学者一年,学习激光雷达探测与分析。现任云南大学资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GEO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客座研究员,WC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SPARC(平流层过程及其在气候中的作用)中国工作组委员。先后担任《气象学与气候学》、《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动力学研究进展》、《高等大气动力学》、《全球变化与生态响应》等10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大气臭氧层、太阳UV辐射变化及其气候与生态环境学效应。先后主持或参加过12项科研项目。其中,1999年以来主持2项并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篇。代表性著作 ①《1963 –1985年北半球大气臭氧总量时空变化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②《Dobson分光光度计臭氧观测手册》,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 ③《大气臭氧变化及其气候生态效应》,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代表性论文 ⑴中国北京和昆明地区大气臭氧层的异常变化,科学通报,1994,39(16):1509-1511;⑵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in atmospheric ozonosphere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1963-1985,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88;5(3):361-368;⑶中国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层的基本状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大气科学,1983;(4):375-384;⑷中国昆明地区臭氧层时空变化及其与高空温压场的相关,《天地生综合研究进展》,中国科技出版社,1989,439-444;⑸对流层臭氧特征及其研究进展,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 55-61;⑹云南UVB、O3总量及气候与农业产量之关系,应用气象学报,1994,5(3):347-353;⑺昆明地面生物有效紫外辐照度的初步计算,大气科学,1996,20(4):414-421;⑻昆明地区气候变化的多分形特征,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2(4):361 - 368;⑼地球大气对抵达地面太阳紫外辐射量影响的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02, 38(3):334-341;⑽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Yunnan, China,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2003, 25(3): 240-246;⑾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and Ozone Profiles Derived from Lidar and SAGE II Measurements over Toronto Region: Part I,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2001, 23(5):357-362;⑿臭氧层变化与流行性脑炎及鼠疫流行的关系,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1):24 –28;⒀纬度和海拔高度对云南地面紫外线强度影响的数值试验,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6(1):9-13。获奖情况 ①全国优秀教师(1993.9人事部、教育部);②中国青年科技奖(1995.1人事部、中组部、中国科协);③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3教育部);④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2.11省政府)⑤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12省政府);⑥1993.12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⑦1996.11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⑧1990.5全国优秀青年气象工作者;⑨1993.9云南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⑩ 1992.12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云南卫星会议论文一等奖;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①2002.1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纬高原地区臭氧与紫外辐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万);②2003.4中科院大气所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客座研究员,开放课题经费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