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强
金子强
金子强教授出生于云南昆明,硕士生导师,祖籍海城,祖父时由北京迁至江西,父辈时由江西迁至云南。1978年9月,他由工厂的一名职工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学习,1982年毕业留云南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云南大学马列部主任,主管教学工作,现任马列部正处级调研员。
他先后开设过中国通史、中国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民主党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云南饮食文化等八门课,对于教学,他好之且乐之。
迄今为止,他主编、参著或合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国革命史论》、《现代旅游美学》、《云南名食文化》、《转型季风》、《文化气息中的审美与社会》等专著,逾100余万字,他也发表过有关政治学、教育学等论文20余篇,短文100余篇。
1993年至今,金教授利用业余时间策划、主持云南大学校园文化大型系列讲座——《东陆讲坛》,每学期约14讲左右,已经坚持了14年,形成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另外,经金老师策划的校园演讲录已公开出版5本。同时,从1994年开始,以策划者、组织者、主持者的身份,金教授参与了云南省图书馆、昆明市图书馆主办的免费公益讲座,让校园文化迈出院墙,走向社会。《春秋十讲》至今已有100多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此,在1998年度,它荣获社区“精神文明奖”。
与听众相忘于江湖
在云大,提到金子强教授,大家就会想到座无虚席的东陆讲坛和他见多识广、幽默诙谐的“名嘴”风采。
“东陆讲坛”的名字由云南大学的前身——东陆大学衍引而来。经历了八十多年风风雨雨的云南大学,不仅有会泽院、贡院、银杏苑等风华物貌,还有王国维、熊庆来、华罗庚等一批大师级的专家人物,更有十年风雨沧桑所凝聚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而“东陆讲坛”正是应这种浓厚的文化积淀而诞生的。
金子强教授作为“东陆讲坛”的策划者和主讲人,他始终坚持着这样的理想:大学的特征是大图书馆、大操场、大讲座、小沙龙。讲座是高校的一道文化风景,在高校创办讲坛,就是要让他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形成高校文化氛围。
在“东陆”成长的过程中,曾遭遇了很多挫折。关于场地,“东陆讲坛”曾在北学楼阶梯教室待过,在至公堂待过,在科学馆待过,最终才落脚文津楼
金子强教授出生于云南昆明,硕士生导师,祖籍海城,祖父时由北京迁至江西,父辈时由江西迁至云南。1978年9月,他由工厂的一名职工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学习,1982年毕业留云南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云南大学马列部主任,主管教学工作,现任马列部正处级调研员。
他先后开设过中国通史、中国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民主党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云南饮食文化等八门课,对于教学,他好之且乐之。
迄今为止,他主编、参著或合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国革命史论》、《现代旅游美学》、《云南名食文化》、《转型季风》、《文化气息中的审美与社会》等专著,逾100余万字,他也发表过有关政治学、教育学等论文20余篇,短文100余篇。
1993年至今,金教授利用业余时间策划、主持云南大学校园文化大型系列讲座——《东陆讲坛》,每学期约14讲左右,已经坚持了14年,形成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另外,经金老师策划的校园演讲录已公开出版5本。同时,从1994年开始,以策划者、组织者、主持者的身份,金教授参与了云南省图书馆、昆明市图书馆主办的免费公益讲座,让校园文化迈出院墙,走向社会。《春秋十讲》至今已有100多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此,在1998年度,它荣获社区“精神文明奖”。
与听众相忘于江湖
在云大,提到金子强教授,大家就会想到座无虚席的东陆讲坛和他见多识广、幽默诙谐的“名嘴”风采。
“东陆讲坛”的名字由云南大学的前身——东陆大学衍引而来。经历了八十多年风风雨雨的云南大学,不仅有会泽院、贡院、银杏苑等风华物貌,还有王国维、熊庆来、华罗庚等一批大师级的专家人物,更有十年风雨沧桑所凝聚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而“东陆讲坛”正是应这种浓厚的文化积淀而诞生的。
金子强教授作为“东陆讲坛”的策划者和主讲人,他始终坚持着这样的理想:大学的特征是大图书馆、大操场、大讲座、小沙龙。讲座是高校的一道文化风景,在高校创办讲坛,就是要让他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形成高校文化氛围。
在“东陆”成长的过程中,曾遭遇了很多挫折。关于场地,“东陆讲坛”曾在北学楼阶梯教室待过,在至公堂待过,在科学馆待过,最终才落脚文津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