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百科  > 所属分类  >  云大文物   
[6] 评论[0] 编辑

会泽院

     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于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设计考究,做工精良,系典型的法式建筑,为云南至今所少有之建筑。设计人张邦翰是我国早期留法学人。近八十年来,会泽院历尽沧桑,记录了云大的发展历程。远在建校之初,1925年上海的“五卅”运动和1926年北京的“三·  一八”惨案,云大学生就由此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抗日战争中,会泽院成为国内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
    

(图)云南大学会泽院云南大学会泽院


  1948年7月15日,会泽院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一五”爱国学生运动。会泽院还是名人汇粹的地方,如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长期在此办公,冯友兰、顾颉刚、姜亮夫、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在此执教。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彭德怀、陈毅、贺龙等来校视察,均曾在会泽院召开座谈会、听汇报、作指示。1987年,会泽院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



1963年10月9日,阿尔及利亚国宾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陈毅元帅陪同下,千里迢迢来访云大,考察会泽院的历史、建筑科学及独特的风貌,除对会泽院建筑设计、施工感兴趣外,尤为注意考察会泽院的地力、地脉、地温......。陈毅副总理倚在会泽院铁栏杆上,指着大门对面的黄墙问:“那是什么地方?”“建议把它拆了,前面开阔点,一直通到翠湖才好!”陈毅所说的“开阔”,为会泽院点明方向。
1 会泽院匾额与周边街道
明末清初,贡院东侧筑有龙门桥,足登龙门,腾达飞黄;西有玉龙堆,佩金戴玉上金銮(殿)。南临碧波翠海,宰相肚里撑船;登临“仰止”望北斗,心明眼亮不迷航。云大人赞颂会泽院东南西北致知氛围,也对儒林力行仕道赞叹不已:沿着“先生坡”,挤入“府甬道”,通过“文化巷”,跨进学府门;腾龙起凤出校门,踏着“青云”(街),直奔“大兴”(坡),了却“圆通”心事!
进入东陆大学校门,举头即见门楣上“为国求贤”的牌匾,背面镶嵌着“腾蛟”二字;由西向东进入东陆大学,仰头可见“明经取士”牌匾,背面是“起凤”二字。“为国求贤”是创办东陆大学的目的,“腾蛟”、“起凤”既是学校的厚望,也是学子成龙成凤的抱负。
2.东陆大学校名、校训和云南大学精神
东陆大学校名由来,一是“日行东陆谓之春”,昆明位于东大陆,四季如春;二是省长唐继尧自诩“东大陆主人”,且东大为他所创建。云南大学喜迎80华诞,会泽院所在地的校本部起名“东陆园”,察民意,顺民心,云大人拥护。
春秋战国时,社会处于大变革年代,儒、法、道等流派游说传道,学术上呈现争鸣的繁荣景象,史学界称“百家争鸣”。解放后中国社会大变革,为促进科学进步、文化繁荣,党中央号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云南大学承前启后,把“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云大精神,以办西部一流,国内先进、世界知名的教学研究型的云南大学。“至公天下”中的至是“极”、“最”之意,“至公”即极公平又最公正之意。“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经历建校80多年来的实践检验,既为云大人所接受,也为社会舆论所共识。洋浦新校区的主干建筑或曰“致知”或曰“力行”楼。当你乘校车到达洋浦校区下车时,举目即见苍劲挺拔的“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八个大字镶嵌在雄伟壮丽的银光色的牌匾上,背面是“自尊、致知、正义、力行”八个大字。向南,可见国内一流的图书馆,形似会泽院,神传“仰止”楼,被认为建筑家的杰作。
3.会泽院的子建筑、吉祥物
会泽院的南门为正大门,北门为后门,东西二门为侧门。高耸入云的钟楼位于会泽院之西,直走就到文津楼;至公堂、怀周楼位于会泽院之北,与其相临的是泽清堂、映秋院;会泽院的东侧是风节亭,陪伴她的是熊庆来、李广田故居。云南贡院龙门道上的两尊驱害石雕吉祥物獬豸被认为护卫云南贡院不受侵扰,而会泽院正大门西边的炮台及铮亮、威严的钢炮,乃是“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云大精神的坚强后盾。 “铛,铛铛,铛……”莘莘学子闻声摩肩接踵进教室,“铛,铛,铛,铛……”学子喜获丰收步出教室。昆明主城区可听见云大钟声。“云大钟声云大在!”
4. 登临仰止楼,饱览春之城景色
登上会泽院仰止楼,俯瞰春城昆明主城区,伸手可及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越过碧波荡漾的滇池,西山脚下,睡美人睡得甜甜的,略略隆起的双乳在夕阳余晖衬托下,显得分外迷人,李广田校长笔下的“山色”是也。每每登上会泽院三楼,都有共同的感受:头枕蛇山,俯瞰五百里滇池,左手擒住碧鸡,右手束缚金马。非云大人嗅一嗅会泽院墙壁散发的芬芳,触摸一下会泽院地板砖惹人爱的含苞待放的蓓蕾,拉拉推推楼梯道上的扶栏,体验体验其护卫能力如何。海外华人携儿带女千里迢迢来观瞻会泽院的风姿,进入正大门,沿着95级台阶,经一楼上二楼,上了二楼再登三楼,每踏上一步都叫“绝”。他们触摸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在建盖会泽院过程中印下的手模。
“仰止”是抬头极目瞭望所望而无及的意思。进入云大正大门,仰望95级台阶之上雄伟挺拔的会泽院,感到目睹会泽院的风姿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而会泽院三楼的仰止楼,似乎高耸入云,在清风中飘逸。“仰止”的第二层意思是敬仰之心,学无止境之意。“仰止楼”是谁题写,尚有异议,但认为是熊庆来题写的可能性大。

圣也会泽院
一跨入云南大学正大门,你会看见一座法式建筑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气势磅礴。晋谒会泽院之心切切,脚底下的95级台阶一溜烟甩在足尘后,“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笔力挺拔的八个大字跃入眼帘。你按捺不住性子,伸手触摸每个字的每一笔画。
1. 校长与会泽院
有的校长因办大学成绩卓著而有名,有的大学因有办学成绩卓越的校长而闻名。
董泽留学日本,学习日语和英语,后又留美研读政治、经济和教育。蔡锷器重董泽,委任他为云南军都督秘书兼任驻香港联络员。唐继尧明察董泽有大志薄名利,任命他为云南教育司长、东陆大学筹建处长、东大校长。董泽拒坐轿子上班,事急时才骑马而行。董泽任校长8年,事事有远见、有魄力、有结果。他在会泽院奠基仪式上的演讲,“东陆大学非一人所有,更非云南的、中国的,实世界的也”,颇具革新和开放精神。
熊庆来辞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算术系系主任工作来云南,为的是要为家乡莘莘学子办一所好大学,以减轻他们上北平求学须经河口、河内、海防、香港、上海、天津的沿途劳累,也为父母节约费用。熊庆来是著名的科学家,他的无穷级研究被称为“熊氏无穷级”、“熊氏定律”。他任云大校长12年,力求把云大办成“小清华”,1938年,省立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云大被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
1952年,世纪著名诗人、文学家、教育家李广田由清华大学调到云大,云大人常言李校长用诗人的语言谱写教育新篇,用樵夫的精神攀登险峰。学年计划、总结自己动笔,打印后发到各系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才能行之有效”。他对一位授课教师说:“讲课既要心中有人,又要目中无人。”他反对让刚入学的新生苦战三昼夜编三年级的世界史……受省委宣传部委托,他重新整理撒尼族长诗《阿诗玛》,并请俄文教师翻译俄国人有关阿诗玛的意见,说“广纳众家意见好”。
2. 名家与会泽院
清代云南文科举人6000多人,先后出自会泽院的前身云南贡院,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则集文学、史学、佛学、书法于一身,尤以经济学、地方文献研究成就卓越,他的学生李乔是云南著名、全国闻名的彝族作家。
1948年全国81位院士中,在云大执教的就有8人,占全国院士的10%。次年,作为中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的熊庆来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留美、法学者闻讯而来,应邀到云大执教的就有200多人。
3. 挚友与会泽院
英、美、法等国领事参加会泽院奠基仪式及东陆大学首届新生入学开学典礼。英国领事说,教育事业对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有重大意义;美国领事说,欧美各国16世纪得到大进步,归功于办教育;法国领事说,东陆大学之设实为西南各省之先,并朗读一诗以表对东大情意。
东大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建校后,法国公使访问东大,法国大学教授代表也到东大参加学术活动。抗战期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到云大访问,对云大师生在日机轰炸下仍然治学表示敬佩,苏联专家也到云大化学、生物两系任教。
4. 铊、云大天文台与会泽院
以校长何瑶为首的科学家观测小组,从1934年12月19日夜9时起,在会泽院西侧运动场边连续三个晚上观测获悉,昆明在地球上的正确位置是东经102°41’58.88”,北纬25°03’21.29”。1993年12月,这个天文点的测量石标“云南第一天文点”及其记录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深邃会泽院
会泽院建筑面积3900m2,一、二层层高6m,第三层层高3m,加上地下室共4层。
1.巍巍会泽院,屹立昆明贡院坡,云大象征,建筑经典。
会泽院请留法、留比利时的大建筑师张邦翰设计,会泽院的基座承受力、教室大小、门窗位置、设计科学,施工严谨。教授、学生都喜欢在会泽院上课,因为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的见明度、听讲效果一样。抗战期间,敌机投弹云大30多颗,会泽院两度中弹,沙石坠落,桌椅受损,一弹洞穿屋面未炸。
2.同舟共济 满园春色
1960年,高治国到云大任党委第一书记兼校长。1961年4月、8月,他先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办好学校必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两文,被认为是高治国给与教育界,特别是为高校创造了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前者一被《人民日报》转载,对扭转当时高校中的混乱局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1961年9月15日,中央批转《高教工作60条》,条例强调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知识分子,对在政治运动中受批判、处分的师生职工进行甄别……。1962年4月,李广田在《人民文学》等上发表“山色”、“花潮”等5篇优秀散文,被认为向文学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沉寂无为的局面。高治国、李广田的大作及其威力的原生地就是云大会泽院。高治国、李广田与会泽院有缘,有缘于会泽院,地缘是他们合作共事的纽带。
3.沃土孕英才 共耘东陆园
高龄人才济济,70不稀,80不少,90硕果累累。曲仲湘两次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其论文《云南植被概况》引起会议极大兴趣。杨堃80高龄连出六本专著,其中《民族学概论》系我国第一部民族学教材。曲、杨两位教授为奠定云大特色学科的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学成才的刘尧民国学功底坚实,尤以古诗词、先秦文学、音韵研究成绩显著,对英、日、法三国文字有独到之处,多种译作问世。他的办公室就在李广田校长住所下面,李、刘切磋,中文系教学科研红红火火,两位办学行家和谐共事被誉为云大学者合作的楷模。
1929年袁嘉谷辞官回滇在云大执教期间,撰写的一著五卷本,直到1948年袁氏的后辈商议并请刘文典作序才送去刊印。刘文典称,近代学人中,集“考证”、“义理”、“辞章”于一体者乃袁嘉谷也,袁、刘二位国学大师先后在云大耕耘,会泽院把两位未识的大师联在一起,他们与会泽院有缘,有缘于会泽院。
4.巴金 冰心 萧乾与会泽院,《小河淌水》与会泽院
笔者拜读巴金、冰心、萧乾大著中,寻觅到他们跋涉在红土高原上的足迹。笔者在《巴金在云南的足迹》一文中提及的巴金四次来滇寻访的姓黄的玉溪朋友,已查实是笔者上玉溪中学时的老校长黄子方。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教授讲课的会泽院是我外语教研组的所在地,也是笔者授课的地方,为表示对冰心的崇敬之情,笔者撰写的《冰心笔下的跋涉在红土高原上的学生》发表后,获得好评。萧乾是笔者步入翻译行列的引路人和导师,笔者撰写的两部学术专著获云南省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后被评与省级高校优秀学术著作、科研成果奖,两书的撰写与出版与萧老的指导分不开。为此,笔者撰写《彩云文化与萧乾》,以表达对萧老的敬仰之情。会泽院是小字辈向三位大师学习的桥梁,会泽院把后生与三位大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月亮出来亮汪汪,月亮出来照半山……”黄虹在北京全国民族歌舞会、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会上唱响后,《小河淌水》便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国门飞向世界。“一二·一”学运后,云大南风合唱团《教唱歌》首次刊发赵华(尹宜公)的《小河淌水》,月明风清的夜晚,会泽院阳台上同学们的歌声动听感人。尹宜公回忆《小河淌水》创作过程说,“我在会泽院前的阳台上月光下走来走去,唱来唱去,反复捉摸修改……”《小河淌水》与会泽院有缘,笔者、尹宜公有缘于会泽院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6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至公堂    下一篇 映秋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