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百科  > 所属分类  >  学校历史   
[0] 评论[0] 编辑

董泽

云南大学第一任校长董泽,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他的儿子董坤维,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黄埔军校成都总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云南从事美术工作,云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现住昆明,85岁。此文是他回忆父亲的文章。
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云南历史上第一所大学的创办,使封闭落后的云南教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为以后云南教育的振兴和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奠基人正是大学的筹建人、第一任校长董泽。
董泽是卓越的爱国者,到日本留学时即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同文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两度辍学回国投身辛亥革命的武装斗争和云南发起的护国运动,并荣获护国军政府颁发的护国共和勋章。他的一生丰富多彩,除创建东陆大学,还创建过许多促进社会进步、有利国家建设的重要事业。他是云南教育、交通、航空、金融的先驱。无论从事何种事业,总是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在各个领域里取得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成就。1925年,董泽荣膺法国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
民主自由的办学理念
东陆大学取创办人唐继尧别名“东大陆主人”定名为“东陆大学”,学校定性为私立。1922年10月大学筹备处以最高得票选举董泽为校长。
董泽在大学开学典礼上演讲说:“国与国之了解,全在学术,欧战以后,国际间之互相了解,互相扶助者”。他胸怀壮志,高瞻远瞩,一定要把东陆大学办成跻身世界名校之列的大学。他说:“是东陆大学非一人之所有,更非云南的,中国的,实世界的也”。
董泽筹建大学时,在订立的《组织大纲》中写道:“本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并传播正谊真理为宗旨”。以后又略加修改:“本大学以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俾中西真理融会贯通,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两种提法都突出了以学术研究为办学核心思想。
董泽以民主自由的理念办大学,坚持“学术自由,教育独立,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的办学方针。在《东陆大学创办纪略》中这样说:“关于教职方面,采取分工主义,校董有会,校行政有会,评议有会,会又各有所附隶,事无巨细,悉以会议出之,籍付共营之精神”。
东陆大学最具管理特色的是教授治校,成立由校长主持,教授组成的校务会议,集体讨论学校的各项重大事务并作出决策。学术研究和教学都不受行政干扰,避免了“官本位”的办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保持较高的水平。
董泽认为要办好大学,培养高素质的建国人才,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东陆大学的教师资格有严格的明文规定,教师的聘任及课程的安排都要受教授会议的制约,不学无术的人根本混不进去。东大教师主要是毕业于欧美、日本、香港大学的云南留学生,他们都是学有专长,经验宏富,愿意为家乡教育事业献身的热血青年,在大学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很低的报酬为大学效力。董泽主校8年,从不领薪金。为了增强师资力量,不吝高薪聘请省外学者、专家来校执教,又礼聘前清状元袁嘉谷为国学教授。
为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董泽经常聘请名流学者、专家来校讲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治学等诸多领域,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学校师生每周有一次演讲会,由教职员轮流选择有益于学术思想的问题演讲。学生自己成立了英文协进会、中文演说会、体育会、音乐会以及工科学生学行砥励会等。在学术繁荣的基础上,大学出版了《东陆校刊》、《改造》等期刊,并由国学教授袁嘉谷主持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疑义举例》、《东陆诗词选》等国学刊物。文科学生习作《读老子》、《读庄子》等书,学术研究成果卓著。东陆大学确定培养5类人才,即政治人才、经济人才、教育人才、文学人才、专门实业人才,均为当时开发和建设云南所必需的人才。
董泽以兼容并蓄的精神办大学,他认为办学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由的学术氛围和教育理念。东陆大学教师大多毕业于不同国家的大学,学术体系和观点都有所歧异,在学术自由的前提下,各种学术观点都能共同存在和自由发挥。董泽不要求每个教师上课都有完整的教案,他认为学识渊博的教师上课时不受教案的束缚,能即兴发挥,旁征博引,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能在生动活泼的上课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也能在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教学方式。
董泽认为求知是青年的天性,没有外力的阻挠,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方面去发展,同时需要有学习环境的保证,并且学习要有诚信和爱护的氛围。他说:“我一贯对学生的教育方针是尊重学生人格,使每个学生在学术、科学等方面有所造诣,故对学生的各项活动,并不予以限制,学生有其充分的自由。”
董泽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培育学生的高尚品德,因此素质教育至关重要,人的素质只能从人格品质中得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在精神,是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以及人性、人道、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信念传达给学生。在这样的培育下,东大学生多具有良好的学识、端正的品德。
董泽非常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业。教师若有病有事,凡属自己专业的课程,董泽必亲自代课。他每天很早来到学校。上课之前,学生们在校园朗读英语,董泽必到校园巡视,听到学生发音不准时,立即给以辅正,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亲密无间,达到了“寓教于学于情,寓情于学于教”的境界。
董泽认为办大学为的是培育建设国家的人才、研究高深的学术,决不容许任何人、任何政府机关把学校作为教育、学术以外的工具。他主校8年最大的成就在于抵制了内外环境对学校的各种不良干扰,捍卫了教育独立,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成果日愈丰硕。
在他辛勤耕耘下,东陆大学仅仅4年即已名列中国名牌大学之上。1927年6月中华教育基金会在视察东陆大学后,写出了报告:“就同类机关如上海南洋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比较之,该大学以往成绩与效率居优胜地位。以其时间之短,进行之速与办事之认真,致有今日所知之效果,可谓难能可贵矣”。1946年云南大学(东陆大学后改之名)被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世界著名的15所中国高校之列,能享此荣誉,是与董泽主校8年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
疲困之余毅然辞职
1927年春节,拥有云南大部兵力的四镇守使发动兵变,唐继尧忧愤病逝,四镇守使为争夺云南统治权又互相火拼。在极端混乱的政局中,东陆大学处境日愈困难,董泽独撑校务,为解决学校经费短缺的困境,董泽远涉南洋各地向侨胞募集办学经费。他向各地华侨社团发表演说,阐述东陆大学的办学宗旨,呼吁侨胞捐资兴学,各地新闻媒体普遍予以报导,引起了很大反响。众多爱国侨胞踊跃捐款,使大学经费得到一定缓解。在董泽苦苦撑持、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下,东陆大学度过了3年的艰难岁月。
1930年昆明镇守使龙云彻底击溃敌对势力。受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委任为云南省主席,加强对云南的统治。东陆大学是云南省唯一的最高学府,龙云势必要掌握到自己手中进行管理。当时国民党势力己渗透云南,云南当局即以中央政府教育部的名义命令东陆大学改组,由私立改为省立。鉴于董泽的学识能力,办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在大学的威望,云南当局邀请他参与他们的改组计划继续留任校长。董泽看到东陆大学改组后,难以避免政府的干预,使教育行政化,改变了8年来行之有效的办学方针。不能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拒绝了龙云的多次挽留,毅然向政府提出辞职。
董泽的辞职,在大学引起了极大震动。全体学生联合写了情真意切、充满爱戴崇敬之情的挽留呈文:“……生等或肄业年久,或属新进,每聆校长训词,莫不受校长精神人格之感化,而时时以修德治学,蔚为社会之建设人才,庶不负校长培植之苦心。……方冀排除困难,继续主持校务。孰料因学校性质改变而忽萌退志,是生等暂时乏指导之领袖所受损失尚小,独惜今后大学教育失主持之导师,不能不令人太息长叹者也……当此校长坚持不负校务责任之秋,生等受良心之驱使,本正义之主张,自动联合各班学生坚决挽留校长暨各位教职员继续主持校务。校长素以培植青年,宣力国家为训示,必将俯如所请,排除艰难,决心留任,不唯生等所感激,亦未来云南青年之幸福也”。董泽看了呈文后,感动得怆然泪下,但迫于当时的形势,忍痛在呈文上批示:“疲困之余,万难再言校务,该生等知余苦心可也”。毅然离开了他呕心沥血,为之奋斗了8年的东陆大学。
随着岁月的流逝,政治风云的变幻以及人为的蓄意抹杀,董泽生平的业绩逐渐被遗忘。但是历史的真实是抹杀不了的,在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大好形势下,董泽对云南社会进步与发展所作出的卓荦贡献再次受到社会的关注,多种报刊对董泽生平的业绩予以如实的报道,使他的教育理念得以肯定。创建的业绩恢复了历史的真面目。在2003年云南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编纂的《云南大学》、《云大流金》等纪念文集中,对唐继尧创办大学的历史功绩,董泽筚路蓝缕,创业惟艰的办学历程都作了公正的评价,并雕塑了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3位校长的纪念铜像。以后大学又出版了董泽纪念文集《东陆瑰宝》,对董泽在各个领域里的光辉成就,作了详细的述评,起到了“激扬历史,启发当代”的积极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东陆大学    下一篇 历任校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